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工业互联网的“第一高地”,在哪?

时间:2024-11-04 16:36:45  来源:  作者:
202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在疫情、逆全球化思潮、国内经济转型等多重因素下,将工业企业们推上了“存亡之战”,迫使其探索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生路。也由此,一

2020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在疫情、逆全球化思潮、国内经济转型等多重因素下,将工业企业们推上了“存亡之战”,迫使其探索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生路。

也由此,一个酝酿多时的“超级风口”——工业互联网在此期间加速成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地方政府和企业们积极响应,竞相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提到要求加快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进度。另外,我们得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而工业互联网就属于其中重点扶持的领域。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设备连接总数超过4000万台(套),工业APP总数超过35万个,行业的综合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互联网已在家电、能源、钢铁等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成功应用。”

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不仅有西门子、PTC、SAP等国际厂商盘踞其中,本土更有航天云网、树根互联、徐工信息、海尔卡奥斯、阿里云等大批嫡系部队在高歌猛进。

那么接下来,国内的工业互联网浪潮会迎来怎样的变局?产业发展的“第一高地”将在哪里产生?

3大经济圈的工业互联网“土壤”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经济圈承载了人们太多的目光,三者各有规模,定位也各不相同。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而今,到了互联网的下半场——工业互联网,三大经济圈会如何领跑全局呢?

通过梳理三大经济圈近些年响应国家层面的工业互联网政策而出台的地方性文件,再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可以看到三大经济圈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可谓各有千秋。

京津冀经济圈

首先,京津冀经济圈主要是以北京市为核心,带动津冀两地。其中,北京市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致力于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于2018年11月29日正式印发。

到了2020年6月,《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工业互联网项目产业政策,其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培育2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20家左右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形成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等。紧接着,北京市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

据公开信息,在高端智库资源方面,北京市拥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工信部直属权威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在人才供给方面,北京市主要是拥有各类高校近百所,科研基础雄厚。

长三角经济圈

该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据公开信息,2017年时《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正式发布。次年,他们接着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4月8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到:将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企业专网,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6月,上海市印发《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 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 》,到2022年,实现工业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引领带动效能显著,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等。

目前,长三角制造业无论从产业规模、特色产业还是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已走在全国前列。汽车、生物医药、绿色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优势突显,正在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一市三省”相关部门已在沪签署《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助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合作迈上新台阶。据公开信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G60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和推广平台等一批平台以及ABB机器人、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三菱电梯智能机器人仓库等一批无人工厂项目启动建设。

珠三角经济圈

2018年,《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正式发布。广东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培育形成20家具备较强实力、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到了12月,《广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印发实施,提出将通过实施网络基础设施改造行动、平台体系培育行动等六大行动,推动广州率先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2019年,广州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定制之都”案例城市称号,随后广州出台了建设“定制之都”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球首个聚焦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政策。实施“定制之都”532示范工程,评选出21家首批示范(培育)单位。

当前,广州建成了定制家居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定制家居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入围了广东省首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此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正式在广州开通,成为全国五个节点之一,带动着广东省内其它市,以及福建、广西等地接入广州顶级节点......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同于消费互联网,更需要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共创共赢的生态,才能实现共同成长。当我们有了良好的产业大环境后,要如何去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建立?

极速生长的主体玩家们

业内预计,工业互联网将是一条持续拓宽、景气度不断提升的赛道。作为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关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

但是,单一企业难以完全建成一个完整的平台,需要更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共建平台。行业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模式创新,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位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转型升级。

就工业互联网市场中的主体而言,主要包括自动化厂商、工业企业、软件企业和ICT企业。众多企业的进入,携手推进了整个产业和生态的快速发展。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14%。

其中从区域来看,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最高,达到7205.76亿元。西南地区紧随其后,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4338.63亿元,珠三角、长江中游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3000亿元,分别为3847.09亿元、3773.73亿元。京津冀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2953.46亿元,东北、西北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1500亿元。

在2020年9月4号,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的通知正式发布,其中,“基于5G的远程影像诊断与协同服务解决方案”等66个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上榜。

其中包括:23个提升突发事件响应能力的解决方案、32个恢复制造企业产能的解决方案 和 11个增强供应链韧性的解决方案。当我们将解决方案所属的企业主体所在地按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其它地区进行了梳理,最终发现:北京市有17个,上海市有8个,广东省有6个,浙江省有12个和江苏省有8个。以上这5个省市,包揽了66个解决方案的77%,而全国其它地区所占的解决方案仅为15个,占23%。

作者:

创建日期:

2024-11-04 16:36:45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CC BY-NC-SA 4.0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