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业政策

大抓产业 主攻工业|我省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时间:2025-01-07 13:49:13  来源:  作者: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工业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保持工业增长态势,稳住重点产业“基本盘”,大力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工业“顶梁柱”作用日益增强、“压舱石”地位更加凸显。
2024年8月29日,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启动
2024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健康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以上、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以上;工业投资占比达32%以上,为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左右,工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达48%以上,创历史新高。
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我省坚持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四化”建设第一牵引的作用愈发显著,为全省稳增长、优结构提供了强劲动能。
“六大产业基地”牵引效应愈发显著
“六大产业基地”是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贵州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
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2024年,我省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4年,我省逐一编制各大基地建设规划,根据产业布局、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明确市县两级工业主导产业,编制实施“一图三清单”,“六大产业基地”发展成效日新月异。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提档升级——
一年来,我省全力推动贵州磷化集团2×40万吨/年湿法净化磷酸(PPA)、美锦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期)等重点项目满产达产;成功引进青山、华友、华峰三家集团联合投资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以及瓮福-江山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磷、煤等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产业“1+3+5”发展格局加快构筑。
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提质扩能——
一年来,我省依托宁德时代、比亚迪、贵州磷化集团等龙头企业,优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布局和全链条循环发展,目前已建成动力电池产能38GWh,比亚迪二期、宁德时代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建成后新增产能35GWh。同时加快推动“电动贵州”建设,打造从新能源电池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条,全省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
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提速换新——
一年来,我省围绕打造全国领先的智算集群,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华为云、中国电信等智算中心落地,全省通算、智算、超算等复合型算力水平不断提升,总规模达到53Eflops。建成电子、白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数据共享、场景开放,推进大模型在重点行业推广应用。“两化融合”水平达57.7,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6.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7.5%,数字动能在工业领域加速释放。

习酒集团“5G智慧仓储+数字化工厂”生产现场
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提质增效——
一年来,我省持续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抓好酱香白酒“四区多点”产区保护,打造赤水河流域核心产区,“中国酱香·赤水河谷”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优质产能5万千升。酱香白酒“三个一批”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贵州白酒以全国7.8%的产量贡献了行业三分之一的利润和税收,世界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进一步巩固。
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提能扩容——
一年来,我省通过规模化、智能化提高煤炭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加快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利用,健全火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和跨省互济机制,用电力装机容量达8828.6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56%,积极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省份送电,巩固了西南地区电力枢纽地位,“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优势更加明显,为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中的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
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提级扩面——
一年来,我省立足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依托“三线”建设基础,推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加快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加强与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航发、中国商飞等央企合作,2024年中国商飞客户大会在我省召开,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产品取得突破,长征火箭、神舟飞船、C919等“国之重器”都有贵州制造贡献。同时,大力发展辣椒、茶叶、刺梨、酸汤、天然饮用水等生态产业,推动医药、轻纺等产业转型发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六大产业基地”接续高质量发展态势,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600亿元以上,“六大产业基地”牵引效应愈发显著。
“富矿精开”文章越做越大
2024年11月12日,在贵州水城经开区,总投资32亿元的六盘水双元铝业公司二期项目正式具备投料启槽试生产条件,助推整个园区的铝水供应能力节节攀升,为园区铝产业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注入强力支撑。

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
11月22日,位于安顺市普定县的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后,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作为我省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重要电源点,该项目是全国首套以燃烧无烟煤为主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全部建成达产后,将书写贵州“把煤文章做足、把电结构做优”的发展新篇章。
12月,我省中伟股份、振华新材两家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联合斩获1000吨钠电材料订单,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千吨钠电材料订单。标志着中伟股份在深耕镍系、钴系材料全球领先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磷系、钠系材料取得新的发展突破。
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富集的矿产资源,是贵州的突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最新数据显示,我省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10位,目前已发现矿种13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
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是贵州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抓手,也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远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战线与各地各部门一道,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深入推进“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打造若干规模效应明显、产业体系齐备、协同耦合紧密、竞争优势突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锰及锰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资源型产业发展格局。
磷及磷化工方面,以“磷矿开采-磷酸-磷酸盐-三废综合利用”的传统赛道不断巩固,“磷矿-净化磷酸-磷铵-磷酸铁-磷酸铁锂”新兴赛道加快发展。
煤及煤化工方面,引进落地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传统煤化工升级,培育壮大现代煤化工,形成以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焦化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体系。

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铝及铝加工方面,围绕培育中高端铝合金制品、铝制轻量化材料、铝制非金属材料三个产业集群,形成了从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冶炼、铝材加工到再生铝资源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锰及锰加工方面,加快推进高性能三元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基本构建形成“锰矿石-高纯硫酸锰-镍钴锰氢氧化物-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产业链条。
据悉,随着我省现有在建、拟建的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达产后,资源精深加工基地预计可新增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成为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贵州瓮福-江山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项目建设现场
届时,黔中大地加速形成的若干新优势产业集群,将为贵州着力构建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富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开放创新增强工业发展活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开放创新。
近年来,我省对标对表中央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加快形成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体制机制、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持续增强工业产业发展动能活力。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航拍
开发区是贵州工业发展的主载体,抓开发区就是牵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推进开发区改革就是打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深化改革的“当头炮”。
解决开发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数出多门的问题;理顺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支持开发区强化开发运营职能,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开发区归口工信部门管理主责主业,大刀阔斧推进开发区改革发展。
——落细落实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30条”。不断优化开发区财政管理、干部配备、考核评价等机制,评选认定45个“重点开发区”,同步推进创新驱动、智改数转、绿色发展等8个方面单项示范建设,推动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能级量级加快跃升。
——明晰开发区功能定位。围绕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主阵地、主平台,因地制宜确定布局主导产业发展。有力承接产业转移,抓好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产业协作。大力抓好产业招商,指导各市(州)开发区通过设立“园区事园区办”专区、“企业之家”,建立项目服务协调联动机制等措施,梳理完善优惠政策,精细化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持续为“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夯实基础。

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冠山工业园
深化改革扩开放,激发创新增活力。
2024年,我省坚持在开放的旗帜下抓工业,成功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促成一批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项目签约,目前落地启动项目189个、涉及投资金额上千亿元。
大力推进贵州工业走出去。贵州白酒、轮胎、钢绳、辣椒等产品畅销海外。
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部省合作、区域协同,我省出台措施,集中资源力量推动强省会、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遵义市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加快“黎从榕”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桐梓重庆工业园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建成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无水氟化氢提取技术世界首创、生产能力全国第一。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革增动力、高层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牵引、高要求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稳增长、高效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后劲、高层级壮大优强企业梯队强支撑、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新活力、高协同深化创新融合发展强动能、高标准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促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全省工业战线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改革贯穿新型工业化发展始终,用改革新突破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

创建日期:

2025-01-07 13:49:13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CC BY-NC-SA 4.0进行许可!